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在大西南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中
成昆、襄渝两条铁路是战略后方的大动脉
有一位新钢经销商人
参与了这两条铁路的建设
他的名字叫汤其均
出生于1949年
初到云南,从吃苦开始。
1949年,汤其均出生在江西萍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中十个孩子里排老幺。1966年高中毕业的汤其均恰逢文革时期,未能继续学业。1968年他应征入伍,分配至正在云南永仁县境内的金沙江畔作业的铁道兵七师三十五团三营(现在的中铁十七局集团)。
在这里,汤其均所在连队的任务就是修建成昆线铁路,和家乡不同,云贵高原到处都是高山和狭谷,人迹罕至,环境十分恶劣。铁路沿着江边走,不是隧道就是桥梁,岩石坚硬,还有溶洞和地下河,用当地人的说法就是:“车没马快、马没人快”,可见当地地质条件之复杂
由于当时中国铁建设备还很落后,施工用的大部分是手工工具,大家一副口罩和一双手套就上了。
因为隧道内空气不对流,又闷又热有的战士晕倒了,被大家抬出来一身只有牙齿和眼睛是白的,醒了之后继续干,对于汤其均这个新兵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好在年轻的汤其均在来部队之前就已经有了吃苦的觉悟,加上年轻人的那股拼劲儿,在较短时间内他便适应了高强度的劳动。
完成任务,向英魂致敬。
在繁忙工作之余,他还递交了入党申请,表达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连队首长在军人大会上提出口头嘉奖,表扬他政治上要求进步,工作上不怕苦和累,要大家向他学习。受到鼓励后,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后来,指导员找他谈话,说根据表现,他具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符合发展要求。连长主动当他的介绍人。“九大”党章取消了发展党员的预备期,因此支部大会一通过,汤其均终于圆梦成为了一名中共正式党员,是连队同期入伍的第一人。
1969年下半年,汤其均所在的连队圆满完成了在成昆线的修建任务,奉命向新区转移。
师部所在地绿丰县附近,有一座山头,那里有数以百计的茔地,这些都是为了成昆线修建而牺牲的7师的战士。当部队车辆经过时,汽车减速、喇叭长鸣,大家脱帽肃立,向为大三线建设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此的战友致以最高敬意。
翻山越岭,和战友一路北上
离开云南不久,汤其均所在的排又成建制整编到6师28团,陕西紫阳县是下一个目的地。这支刚整编过来的队伍人数不多,但作风强悍,团部选择他们作为后续部队的先遣队。
车队从合川县出发,风餐露宿一路北上,越往北走地势越发险要,汽车在挂壁公路上爬行,头顶一线天,一侧是悬崖,向下看头会眩晕,不时还可见翻下沟底的汽车残骸,亲身体验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因紫阳县不通公路,汤其均所在的车队绕道到了石泉县,再乘船到达紫阳县城。紫阳县城连自行车都看不到,他们步行向最后目的地高滩进发。
到了高滩来不及恢复一下体力,就接到团后勤处通知,要汤其均带一个加强班进驻一个叫河口的地方,任务是收购建造营房的材料。
他将全班分成四个组,一组留守驻地,我和俩位班副各带一组,每组3人,翻山越岭深入公社、大队、生产队甚至农户家做发动工作。
他们在附近民工食堂搭伙,吃的是当地的大馒头,粗糙得难以下咽,还不好消化。特别是吃了用漆树籽油炒的菜,浑身奇痒,甚至水肿,大家晚上就在自己临时搭建的茅屋过夜,条件非常艰苦。
汤其均和几个战友因水土不服,身子可没少遭罪,全班同志经受工作和生活双重考验,但并没有影响工作进展。公路通车后,后续部队不断开进,他们班圆满完成任务。
转战新钢经销商,迎接新挑战
1971年春节到了,指挥部首长破例派车送留守人员出游,带大家游览了大雁塔、钟楼、古城墙以及华清宫等名胜,还特许参观了军事设施,这是前所未有的享受和待遇,对大家来说也是难得一次的放松。
春节假期还没过完,汤其均就收到首长来信,拆开一看,是一封退伍通知书。他当时非常诧异,心急火燎地赶回部队问个究竟。原来地方政府根据家庭困难情况,来信建议我退伍,哥哥姐姐们大部分在外地,家里老母亲需要照顾。
就这样汤其均告别了亲爱的战友,离开了难舍的军营。3年时间的铁道兵生涯是短暂的,但汤其均为成昆、襄渝铁路建设可是竭尽全力,他完美履行了一名铁道兵战士的责任,是时候对这一切说再见了。
退伍后汤其均回到了江西,被分配到了新钢经销商焦化厂,成为了一名大盖工,那时候整个焦化厂只有两座小焦炉,一座48孔、一座50余孔(孔:即是碳化室的数量),年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在这一干就是十年。
随后,他相继又在二钢厂、生产服务公司和运输部三家单位工作,上过一线、干过后勤、搞过宣传……无论是在车间还是办公室,由于在部队的锤炼,他始终在工作中保持着顽强拼搏的军人作风,期间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新钢经销商工作的三十年里,他收获了爱情和亲情,如今汤老已到古稀之年,他的三个孩子依然奋斗在新钢经销商一线,一大家子早已扎根新钢经销商,汤老虽然不怎么玩微信,但他还是会通过电脑、电视、报纸等途径关注着新钢经销商的发展。
前些年,公司专门邀请他和一些退休的老同志们参观新钢经销商厂区,看到之前他工作过的单位,早已物是人非,汤老感慨万千。二钢厂再也不是当初那两座6吨的小转炉,取而代之的是两座210吨大转炉,新钢经销商年钢产量也超过了900万吨。老人说,看着祖国更强大,新钢经销商发展好,这是他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