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艰难时的抉择中最能体现
当疫情迅速蔓延开来
全国各地到处限行
社会物流车辆不能及时到位
公司厂内物资转运任务陡增
缺车辆 缺司机
物流中心迅速启动应急保产预案
紧急抽调机关管理人员驰援一线
顶班开上平板车、翻斗车、大卡车
在厂区内外风驰电掣
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去认识几位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
“同意抽调王栋、邹伟军、姚咏江、钟柳元、刘伟等一批有驾驶A照的管理人员支援废钢运输保产”。接到物流中心的指令,之前已主动报名的他们回应:“毫不犹豫,立即行动!”
物流中心汽运部安全科安全员姚泳江——
一碗方便面是他的年夜饭
44岁的姚泳江是物流中心汽运部安全科安全员、共产党员,平时主要负责武保、安全工作。1月底,具有A照驾驶证的姚泳江接到单位要求他顶岗保运的通知后,二话没说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运输废钢的突击抢运工作中。
姚泳江的妻子是樟树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自疫情爆发后就一直在抗疫一线忙碌。
因为两口子春节期间都要加班,姚咏江就将大儿子送到父母家,小儿子则留在妻子身边。
大年三十那天,顶岗开了一天大卡车的老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空荡荡的家,自己泡了一盒方便面,就当做年夜饭随便对付过去。
在顶岗保运的这些天,每天开着大车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姚泳江始终没有半句怨言。小编问老姚感觉累吗?当过兵的姚泳江回答说:“不累,和1998年我在九江抗洪相比,这次顶岗开大车真的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老婆和儿子能够照顾好自己,健健康康......”
物流中心汽运部生产科现场调度邹伟军——
只要新钢需要,下次我还上
47岁的邹伟军是物流中心汽运部生产科的现场调度,在得知单位春节期间急缺开大车的司机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抗“疫”保运突击队。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九,邹伟军一直在废钢库通往一钢、二钢的路上奔波忙碌,每天不停地装、运、卸……通过他和伙伴们的辛勤努力,一钢厂和二钢厂每天所需的2000~3000吨的废钢供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证。
其实邹伟军虽说有A照,但过去开的是大型挂车,这次开翻斗车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过短短几天邹伟军就摸透了这个大家伙的脾气,现在开起翻斗车完全驾轻就熟。老邹说:“非常时期我作为一个新钢老职工,当然要顶上去。只要咱新钢需要,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还会主动报名。”
物流中心汽运部安全科安全员王栋——
我是“钢二代”,我是共产党员
王栋今年44岁,是物流中心汽运部安全科安全员。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钢二代,父亲是原运输部的老职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支援内地建设的第一代新钢人。
作为一名钢二代和共产党员,王栋对新钢的情愫总是带着一种“家”的认同。这次单位急需司机顶岗,老王主动在一线有困难的时候报名冲上一线。
虽然在顶岗开大车时,装车程序、废钢品种等实际操作的难度不小,但是王栋勤学苦练,很快就熟悉了装卸的工作流程,很好完成了春节和抗疫期间运送废钢的任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栋的父亲因为年岁已高,身体一直不太好。王栋原来想在这个春节好好陪陪老父亲的,却因为这次疫情和突击顶岗的原因不能如愿。作为儿子的他只能每天在电话里询问父亲的情况,叮嘱父亲保重身体。
物流中心中新物流公司修理调度钟柳元——
顶岗修车,三天搞定两台牵引车
51岁的钟柳元,是物流中心下属单位中新物流公司的修理调度。大年初三那天,老钟接到电话,说单位紧急保运的牵引车无法启动,而且修理工没有回厂,要他赶紧到单位顶岗修车保运输。他只说了一句“我马上到”,随后立即赶往修理点。
中新物流公司的三台牵引车,因为有2个月没有使用过,有两台一时无法点火启动。此时公司因为降库保产的急需牵引车,但是因为疫情防控原因修理工无法回厂上班,并且还缺乏修理配件。在最短时间内修好这两台车的任务可谓迫在眉睫,单位领导于是想起了修理技术精湛的老钟。
接到任务后,钟柳元首先通过几个交往多年的老客户的关系,东拼西凑把维修用的零部件全部搞到,然后自己在现场摸爬滚打苦干了三天,终于把这两台关键的牵引修好。望着奔驰而去的大车,大家都对着老钟伸出大拇指:“关键时刻,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物流中心中新物流公司现场调度刘伟——
52岁的刘伟是中新物流的现场调度。今年过年和疫情防控期间,老刘根据单位安排,一直在驾驶员岗位上顶班,开着大卡车奔波在中厚板厂和新余市周边仓库之间。
每天早上8点,刘伟都会准时来到中厚板厂,严格按照规章和程序,装货、运货、卸货。一天基本要跑3个车次,每天一干就要到干晚上8、9点才收工。一周下来,刘伟保质保量完成了单位下达的任务,为公司产成品的降库转运做出了贡献。
直到顶岗加班快结束时,大家才知道刘伟不久前刚刚做了锁骨骨折钢板拆除手术,身体尚处在恢复期。令人感动的是,当初接到顶岗加班的通知时,老刘在电话里的答复非常干脆:“保证完成任务!”
什么是爱厂如家
什么是敬业奉献
在这个千难万难的特殊时期
新钢物流中心的这几名职工
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所有在岗奋战的新钢人
这个春天,感谢有你